从琵琶艺术角度解析刘天华与阿炳

从琵琶艺术角度解析刘天华与阿炳 张晓煦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刘天华和华彦钧(阿炳)是上世纪50年代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一位来自学院,一位来自民间。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

从琵琶艺术角度解析刘天华与阿炳 张晓煦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刘天华和华彦钧(阿炳)是上世纪50年代具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一位来自 学院,一位来自民间。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影响着 老一辈的音乐家及新一代的求艺者。他们的艺术价值在艺术创作上,在跨时代性上, 都有较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两位艺术家在时代背景及身世经历,创作演奏作品倾向 与类型、及其包含的精神内涵在传统音乐文化上的艺术价值的相关基础上的分析, 笔者尝试以两位艺术家影响下的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民族音乐,论述他们音乐上不同 的发展及创新,而后逐渐融合延续至今的趋势。 关键词:刘天华,华彦钧(阿炳),佛教,道教,琵琶 一.刘天华与阿炳——民族与民间 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20世纪50年代,深受家庭和社 会环境的影响、且系统地学习过佛教与西洋音乐的刘天华,基于传统而探求进步和 创新的作品标示出的特色,使他成为了“洋为中用求新声,古为今用探进步”的一个 典范。而同样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自幼成长于道观,并在之后走入民间的华彦钧 (阿炳),受到道教及民间音乐的耳濡目染,在作品中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蕴含着深 厚传统文化底蕴、散发着纯朴自然气息的民间特色,可说他是地道的传统民族艺术 典范。 从两种音乐艺术流传至今的影响性及传播度来看,刘天华正是“民族音乐 家”,而华彦钧(阿炳)则是“民间音乐家”。“民族”与“民间”的差距和差异,造 成这两种艺术无法有效地融合,并共同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本文将主要探讨研究两位艺术家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在传统音乐文化上

腾讯文库从琵琶艺术角度解析刘天华与阿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