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绝句》新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绝句》新解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下简称《绝句》)是妇孺皆知的名篇,几乎人人成诵,而如何解读其中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绝句》新解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下简称《绝句》) 是妇孺皆知的名篇,几乎人人成诵,而如何解读其中的窗含西岭千秋 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笔者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这首小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因此也在各种版本 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得到解释。权威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和《教 案》的解释是这样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 前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综合起来,编者还进行了如下的 延伸:万里船从空间上讲,千秋雪从时间上说,诗人身居草室,思接 千载,视通万里。前两句,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后两句,雪远景, 船近景。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诗中的画境是前后衔接的,即便是跳 动的镜头也总有其内在的联系,不可能近、远、远、近的跳来跳去。 让我们把第三、四句联系起来分析一下吧。第三句说从窗里看到 西山上的积雪,一个含字,显示了透视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 连同四方形的窗口一起看到西岭的雪峰。也就是说,作者是把西岭之 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如同油画的框,而西岭 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千秋雪无非是说山很高,高得积雪终年不化。 这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见西岭之远。 那么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的西岭雪景之后, 把眼光投向门外,又看到了奇观:透过院门口,看到辽远的水面上漂 1

腾讯文库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绝句》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