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有感[修改版]
第一篇:读《老子》有感爱的细节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是道家留给后世的无可比拟的瑰宝。朱光潜老先生曾在《谈美》中说过:““美”对
第一篇:读《老子》有感 爱的细节 “”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 ““” 是道家留给后世的无可比拟的瑰宝。朱光潜老先生曾在《谈美》中说过:美对于不同人是不一样的, “”” 有对价值的价值美,有对科学的科学美,有对艺术的艺术美,总之,你所追求的,你所欣赏的,就是美。 于我而言,《道德经》就是一捧给予我爱的智慧的清泉,用一个个小细节通以爱的启迪,读后有如露入心, 醍醐灌顶的快感。 近期闲来无事,又将《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篇细细读来,没有高深的道的境界和丰富的哲理思维,要 想真正理解《道德经》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实在是太难太难。抛开其他大家对《道德经》的领 悟,我按照自己的拙见,将其中爱的细节按照个人,国家,宇宙分为三类来研究。这些爱的善旨,或细究, 或推理,或明义,或举例,虽隐意深晦,但深远非凡。 《道德经》第八章是我最喜欢的一章,这段为人所熟悉的经典语句,让多少人体会到老子高深的思想, “” “ 我也为之所折服。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的解析是:上好的行 ” 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显 然,这种解译在原句所体现的真善美面前是多么苍白无力的。读到这一句。在我脑海里面想象出这段画面: 一个并不静谧的夏夜,月光撒在水面上,一个美丽的女神从水中慢慢走向岸边,轻袖一拂,灌溉着田里的 09 庄稼,滋润着整片大地,然后嫣然一笑,又回到温柔的水波中。也让我想起我们江苏省年语文高考的那 “ 篇文章,它说: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 “”“”” 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 “ 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争,故无尤。若硬要翻译成直白的话,那可以这么说:水,居处善于择下而居, 存心幽深而明澈,交游共处谐和相亲,言行表里如一,公共关系易于清静太平,办事能干,行动善于应机 ” 顺势而行。正因为水总是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所以,它很少患过失。水,爱着这世间万物,自甘为下, 故少有得失。难道老子告诉我们的仅是水的这种状态?不,还有其他的。化水的品质为人的品质,做人要 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人之品质美,仁者也,我想这是我所收获的。 “” 《道德经》第三章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盜;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估计 是对执政者最好的细节提醒。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 " 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

![读《老子》有感[修改版]](https://wkimg.docs.qq.com/img/wI9JHjyfW8K6W0GHFxBAj.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