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开佛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开佛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欣赏的精神自由朱以撒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
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精神的自由。 2020-2021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开佛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 (选自2005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析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A.欣赏之前要“去蔽”是指事前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以免影响自己独立的欣赏趣味。 B.让具有地域审美局限的人拥有评判权柄,对艺术欣赏来说害莫大焉。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C.所谓“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是说欣赏者从作品本身出发,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 欣赏的精神自由 D.要得欣赏真谛,就不应把书法纳入道德范畴,以人品论书品。 朱以撒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除了反映每一 A.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观听殊好,爱憎难 C.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 D.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 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 10.本文提及的“精神自由”的含义是什么?(3分) 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 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 参考答案: 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 8.A(A项反对“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不等于“不应接触 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 相关的欣赏定论”) 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坚决粉碎这种 9.D(D项说的“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的原因。) 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 10.①对自身的审美趣味、审美眼力有自信。(不受前人定论、狭隘欣赏观束缚。)②欣赏活动只从 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 审美对象出发(或:欣赏活动只针对审美对象)。(不受名流效应、作者职务、非审美因素的干 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 预。)(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 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 略 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欣赏缺乏兼容的 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 胸襟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如果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 冯骥才 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 ①每年最冷的日子里,当那种用墨笔写在菱形的红纸上的大大小小的福字愈来愈多地映入眼帘, 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的见解都 不用问,自然是春节来了。福字带来的是人们心中熟稔的年的信息和气息,唤起我们特有的年的情 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的欣赏。晋人卫铄认为“多力 感,也一年一度彰显出年的深意。 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 ②它包含的很多很多,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谐 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那种把书 美满,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可是生活永远不会十全十美,也不会事事如愿,此中有机遇也有意 法欣赏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的 外,乃至旦夕祸福,这便加重了人们心串对福字的心理依赖。福是好事情,也是好运气。再没有一个 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