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民间借贷的概念,理论界已经做过一些研究,有多种定义。有的学者也把民间借贷称为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等。1.3.1国外学者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一、国

国内外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对于民间借贷的概念,理论界已经做过一些研究,有多种定义。有的学者 也把民间借贷称为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等。 1.3.1国外学者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 麦金农1973年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假说(financial repression hypothesis)与市场分割假说(market segment hypothesis)揭示了民间金融在 1 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Kropp(1989)认为,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是同一国家中同时并存的,相互 割裂的,正规金融处于国家信用和相关金融法律控制下,而民间借贷则在这种 控制之外进行运转,二者利率不同、借款条件不同、目标客户不同,更为重要 2 的是,借贷资金不能跨市场流动。 Krahene和Schmidt(1994)认为,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之间的区别在于交 易执行所依靠的对象不同。正规金融活动依靠的是社会法律体系,而民间借贷 3 活动则依靠的是社会法律体系以外的体系。 Stiglitz和Weiss (1981)的信贷配给模型将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引入信贷 市场的分析框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为非正规金融的内生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银行的预期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与贷款风险,如果贷款风险独立于 利率水平,借贷市场上供求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可以使银行的预期收益最大化, 银行无需进行信贷配给。由于不完全信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面临逆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结果,当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的提高将使低风险的借款 人退出市场,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此时,利率的提高可能是 降低而不是提高银行的预期收益。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会在一个低于竞争性均 衡利率,但能使银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上对贷款者实行信贷配给,即 1罗纳德·I·麦金农(1973).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 Kropp,E.etal ,Linking Self-help Groups and Bank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scbom: GTZ-Verlag, 1989. 3 Kratnen,J.P.and R.H.Schmidt, Developing Finance as Institution Buklding, Boulder, San Francisco an Oxford: Westview, 1994.

腾讯文库国内外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