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二中九级语文上册《第4课 外国诗两首》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第4课 外国诗两首知识积累(一)作者、作品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

第4课 外国诗两首 知识积累 () 一作者、作品 (1795—1821)17951029 济慈,英国诗人。年月日生于伦敦。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 “” 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 25 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岁。雪莱 “” 在悼念济慈的挽歌《阿东尼斯》中,把他比作一颗露珠培养出来的鲜花。 ··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俄国田园诗派、 意象派诗人。 (二)写作背景 1817 《蝈蝈与蛐蛐》是济慈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中的名篇。 叶赛宁在十月革命后,试图用诗歌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 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村生活,《夜》就是在作者这样的思想下写出来的 (三)文体知识 浪漫主义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 四手法主旨 “”“”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 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本文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 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虽不言静而静自现。这里既有听 觉,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 (五)字词 一、基础字词 . 1注音:静谧遐想喧响树篱 栖息 茸茸 . 2解释 静谧: 遐想: 沉醉: 栖息: C. 、绚烂炫耀渲染顾弄玄虚 D. 精湛辗转栈桥崭露头角 2(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分 A. 伫立崛起一丝不苟惊慌失措 B. 追溯烦躁顾名思义妇孺皆知 C. 沧桑睿智无与伦比抑扬顿挫 1

腾讯文库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二中九级语文上册《第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