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课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课第一个活动是使物体发出声音,第二个活动是探究发声物体都振动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课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课第 一个活动是使物体发出声音,第二个活动是探究发声物体都振动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建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是引导 学生继续探索声音的变化以及声音的传播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都已经有了许多直观的感受,获得了许多关于声音 的知识和经验。小学生虽然声音现象很熟悉,但是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也不 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本课将通过在学生已有的有关声音知识经验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多个物体的实验,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 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并进行假设性解释,最后学生通过用音叉做实验,进一步探究声音 是怎样产生的。在学生的多次实验与思考中建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 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了解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小鼓、尺子、橡皮筋、豆粒、音叉、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 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不时地会听到各种声音,你们听![播放各种声音]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声音?(学生回答)我们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谁来试一试?师:那么,这些声音 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课题] 1

腾讯文库四年级科学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