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节气知识 牛津上海版五四制
节气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
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 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 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 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 准。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 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 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 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 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 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 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 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 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 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5日。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 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 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 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 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 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 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根据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通常也指每一 点所在的那一天。 太阳黄经 即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365天5时48分46秒。地球的公转在地球上人看来就 表现为太阳周年视运动,其运行线路(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映)称为黄道。黄经就 是黄道上的度量坐标(经度),按天文学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 我国古人把太阳黄经的360度划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间相隔日 数为15天左右,全年即有二十四节气。 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 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 称十二节气。 二十四节气黄道度数及交节时间表 节 太阳黄经度 月 交节日期 气 数 份 立 315 2 4-6 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