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原则
论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原则-中学语文论文论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原则 邹铁夫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学生母语能力的
论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原则-中学语文 论文 论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及教学原则 邹铁夫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人文素质教育, 尤其是学生母语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这种情况在理工类高校和行业类院校尤为 典型。近年来,这种教育实际造成的负面后果逐渐显露出来,社会上围绕国人母 语能力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议,甚至提出“汉语危机”论。尤其是中国当代大 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情感体悟能力、对中国优秀文学的理解能 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整体的 语文能力明显下降,不但让学校老师们很不满意,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未 来发展,这也引起了家长和全社会的忧虑。 随着各界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相应措施逐渐开展,1998年教育部颁 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全国高校掀起文化素质教育 研究和实践的高潮。1996年原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学校, 要为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把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 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函,建议各地教委、部属 高校“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1]随后,北 大、南开、清华、北航、华东师大等诸多高校均把《大学语文》列为除中文系以 外学生的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逐渐得到重视,要求将其列为“必修课”的 呼声也越来越高。可以看出,教育界将《大学语文》视为扭转大学生语文能力低 下和切实落实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在以上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