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课程化学科普读物新课标人教版通用
必修课程 化学科普读物 作为高一的一名化学教师,我们阅读了《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标准)。它对必 修课程的目的作了如下解释: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相关学科 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必修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 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 要作用。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是要把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技能、方法讲解到位,为以后选修 化学的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准备,为不选化学的同学进行化学方法,基本常识的教育,即了 解生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与化学的关系。所以我们教学更重要的是突出化学对生活、社 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类似与科普读物一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要对所学的知识 不能一味的求全,求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是让他们知道是什么,二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化学 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使能学好化学的更爱化学,学不好的同学具备长 远发展的知识准备。 一、处理好知识点的讲解、深广度 1、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仔细研读各章节内容在《标准》中的要求,或者是江苏省〈〈必修课 程教学要求〉〉(下称要求)。严格按要求来,不要把一些知识点加深。好象你是为了学生学 习化学打下了好的基础。而实际上却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课时根本不允许你这么做。在课 时少的情况下讲的越多效果越差。会严重伤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例如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标准》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那我 们只需要把有关的物理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讲解到位,辅以练习巩固就行了。不需 要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和平均分子量等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进行拓展,这样只会伤害学 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要是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物质的量和各种物理量的公式互 换。 2、想办法突破重难点知识 化学中有不少的知识点比较重要,因为如果学习化学的话,就必须弄懂的东西,如果我们用 传统的方法可能在课时的限制下无法完成,而我们又想让学生明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开动 脑筋如何使重难点变得让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谈到其能否置换出硫酸铜 溶液中的铜。如果靠老师一张嘴讲,什么水分子接触钠的机会大等,势必让学生觉得难以理 解,丧失信心。实际上我们只要做这个演示实验,那让事实来说话,很能让学生信服。再如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的多少。在讲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时,有一个归中反应,什么只靠 近不交叉,要学生做题目时进行判断。是一个比较难的东西,但很重要。我们为了在有限的 课时里实现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我让学生用物质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方法标出发生化合价 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如果某元素前后都有某化合价,那就是没发生反应的。 KClO+6HCl==KCl+3Cl+HO该反应Cl元素的化合价前面有-1,后面也有-1,那就是没反应 322 一个。这样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就被突破了,学生也容易理解。学生被讲懂了,练习会做了, 那对学习化学的热情肯定有增无减。相反在课时紧的条件下不注重方法讲解,学生难接受, 自然就把时间都花到其他学科上了。 3、试着渐渐适应教材的模块化讲解 经一轮高三的老师总是觉得老教材的编排有体系,抵制教材的模块化,不愿尝试。但实际上 我感觉模块化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体系。例如在讲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很 多老师都是按老一套。先讲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存在用途。再将铝,然后是铁。而教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