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关于会计国际化问题研究
关于会计国际化问题研究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连跳”,即改革开放、加入“WTO”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在
关于会计国际化问题研究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 连跳”,即改革开放、加入“WTO”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在改革开放四十年 来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 不断攀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之所以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 得益于我国开放的经济环境。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既不能闭关锁国,也不能闭门 造车,必须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可以很好地为对 外经济的开展保驾护航。(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求。“一带一路”横跨 亚非欧三大洲,途经6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复杂多样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化和 将近10多种会计制度。目前,在这65个国家中,只有43个国家采用了国际会 计准则。为了能更好地、主动地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使沿途、沿 岸国家首先获益,亟需解决经济和沟通上的困扰和不确定。为此,我国会计应在 与国际会计准则无限趋同的同时,掌握沿线各国的会计准则、法规、政策等。(三) 完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会计规范体系。在经过几次大的变革后,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两者相似但又有不同。虽然世界各国都会根据自身经济发 展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会计准则,哪怕是世界最落后的国家也都有自己的 会计准则,但是会计制度现阶段却只有少数国家出台,我国就是其中之一。因此, 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 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 制度规范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 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才导致我国跨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开展经济业 务交流时产生分歧,因此,我国需要多与沿线国家交流,促使会计规范体系趋同。 二、我国会计工作国际趋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滞后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核算的发展, 才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比较 缓慢。例如,美国已经制定了大约150多项会计准则,且绝大多数的会计准则的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