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生版)(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1

第一单元学生用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文中的“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

第一单元学生用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 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文中的“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 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 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3.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4.(2010课标全国,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5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 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 6.(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 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7.《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 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_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二、材料解析: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赢政统一全国 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权。 材料二(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 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 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明太祖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 1

腾讯文库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