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套芯棒卷圆模具设计论文
套芯棒卷圆模具设计论文1工艺介绍 现采用套芯棒卷圆工艺加工搭扣铰链,这种工艺方案加工的搭扣铰链内孔圆度较高,精度容易达到要求。它的成型工艺过程为,其中一道预弯和二道预弯又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路线
套芯棒卷圆模具设计论文 1工艺介绍 现采用套芯棒卷圆工艺加工搭扣铰链,这种工艺方案加工的搭扣铰链内孔圆 度较高,精度容易达到要求。它的成型工艺过程为,其中一道预弯和二道预弯又 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路线:图4b、5b所示为第二种工艺路线。两种工艺路线 均能使卷圆后搭扣铰链达到尺寸精度要求。但第一种预弯工艺中的二道预弯模具 凹模用Φ30+0.1mm内圆弧定位,定位不够准确,定位部分结构比较薄弱,且填料 和取件均不方便。而第二种预弯工艺路线,从始至终都用Φ5mm外圆及相关平面 定位,定位更可靠,各模具零件结构强度较好,更可贵的是每一工序步骤均采用 弹压的压料方式,有效的防止了工件在预弯过程种的滑动,避免了定位不准的不 利因素,且更容易填料及取件。因此本文采用第二种预弯工艺路线。 2模具设计要点 2.1工件展开尺寸计算 搭扣铰链展开长度尺寸确定后,接着就可以进行落料模具的设计了。由于制 件内孔与外形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高,故落料模采用倒装复合模结构,对落 料模的设计在此就不过多的赘述。 2.2预弯模设计 根据以上展开尺寸确定第一道预弯工序关键尺寸为45.28mm,只有保证了这 一关键尺寸,才能给二道预弯及套芯棒卷圆提供可靠的定位基准,为此一道预弯、 二道预弯均设计了弹压及弹顶机构,一道预弯模、二道预弯模结构。二道预弯后 制件,套芯棒卷圆模具结构如图9所示。落料制件和预弯制件放入各工序凹模时, 定位各面不应有间隙,应确保凹模定位面与制件相关面成H7/f6配制。由于二道 预弯工序后制件端部80°部分的圆弧容易打滑、不易成型,同时也影响定位尺寸 的准确性,故将二道预弯模具凹模的圆弧中心向里偏移了0.4mm,同时采用弹压 的压料方式,从而可以使局部挤压实现顺利成型的目的。 2.3套芯棒卷圆模设计 为确保Φ30+0.1mm孔的精度需用套芯棒卷圆的模具结构。模具设计要点为: ①芯棒直径是制件直径的上限,即Φ3.1mm;②芯棒的动作是卷圆前插入预弯制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