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2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 1.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2.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3.了解常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原因。一、水平地域分异1.从赤道到两极的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2.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和形成原因。3.了解常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原因。 一、水平地域分异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规律: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 (2)成因: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1)规律: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成因:主要受从沿海到内陆不同水分条件控制。 二、垂直地域分异 1.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成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分异规律 \a\vs4\al\co1(山麓自然带与所处纬度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三、非地带性分异 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2.表现: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疏林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 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漠带 (南) 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 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 内陆 阔叶林带(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