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十五)[修改版]

第一篇:李白——《古风》(其十五)李白——《古风》(其十五) 篇一: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古

——() 第一篇:李白《古风》其十五 ——() 李白《古风》其十五 () 篇一: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古风(其十五)李白燕 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 ①② 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释】: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剧辛,战国时 ③ 燕将,原为赵国人。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翻译】: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 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当今 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而李白却生活在统一的大 ,,, 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寻求君主。因此他即使有田饶黄鹄举之意也只能千里独徘徊。【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 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 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 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 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 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 “ 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 ”?“ 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 ” 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 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 “ 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 ” 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 1 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阅读训练】:.这首诗 62. 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分)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1.①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分)【参考答案】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 ② 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 ③262 现实处境;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每点分,共分).诗歌结尾两句运 2 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 3(1)5 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分)篇二:《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与讲评《中国古代 1 文学专题()》作业与讲评五 “” 一、试阐发古典诗词中的长亭这一意象赐教材《唐诗宋词》 昔人运行所用东西车马或者舟棹在车马所行的旧道旁,置亭、供行旅停歇憩息或者送别送行之用十里 长亭、五里短亭古典诗词以资为意图,抒发骚人的拜别之情只要有一定的神州古代诗歌涵养的人,一朝在 “” 诗歌中瞥见长亭的意象,面前便会天然呈现出长亭旧道、衰柳斜晖的配景上昔人设席送行的情景,油然而 生依依惜别之情近人有一首《送别》讴歌到:长亭外,旧道边,芳草碧连天傍晚的风拂柳笛声残,落日山 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厚交半寥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二、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阐发盛唐咏历史诗对诗言志的传统担当

腾讯文库李白——《古风》(其十五)[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