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问题分析说明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孩 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 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 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 “教” 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 活动的人。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尝试,我收获颇丰: 一、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 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孩 子们架设起了一座从学习到生活、活动到生活的桥梁。 1.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搭建活动舞台让他们去体验。 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 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 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 采用了健康歌、猜谜语、摸物品、手指操、手影游戏等多种方式,这种感性活 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地活动状态之中,在满足了儿 童好动的天性的同时,关注并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开放、 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实际的 生活中,体验不再是一种活动的形式,已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的经历了。 2.及时交流,升华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 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 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则注重了这一点,在活动过 后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了有效的交流与分享。如在 课程最后“创编儿歌”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就让学生把对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所 感和所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们对本课所学有了回顾和提升,最后每组都出 色的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小儿歌,我都没想到一年级刚入学那么久的孩子能编的这 么好。这些从体验中得到的认识,胜过了千万遍说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 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生课的教学决不是孤立的,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