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 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 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 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 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 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 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 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 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 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 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 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 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 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 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 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 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 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 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 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 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 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腾讯文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