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模式
14 第页共页 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模式 1、关键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公私合作共赢 按照经济学理论,公共部门缺乏竞争会导致产品供给低效,但私 人部门因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PPP模式将二 者结合,起到相互牵制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在现实中,当政府无法满 足社会公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在公立教育中考虑引入私人资本和技 术,对治理模式进行创新是自然的。所以,基础教育引入PPP模式是 对公立学校能力有限的补充,使其能以更为灵活的方式满足基础教育 服务的需求。一直以来对于公共教育领域的公私合作有两个基本思路: 一是公校私营,虽然私营但学校的公办性质不变;二是民校公助,属 于民办性质但政府要监管也给补贴。接受教育者的年龄越小,教育的 公共属性应该越强。事实上,教育领域的第一个PPP形式便是公立学 校私营计划。教育当局将部分公立学校的运行通过签订合约承包给私 人经营者,学校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仍是公有性质,接受政府拨款。 公校私营推动了公立学校改革,增强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自主权。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PPP模式成功的基础。基础教育PPP模式 的现实表现存在着多样性,但其不变的基本内涵是,在政府与市场之 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以满足政府单方面供给无力解决的公众需要。 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公私供给者集中在一起,没有认真考量他们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