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摘要: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是化解中小学德育改革难点的关键,是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前提,因此要对其进行解悟和架构。实施基于“大德育”“全课程”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应在把握各类课程建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 摘要: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是化解中小学德育改革难点的关键,是推进中小学 德育改革的前提,因此要对其进行解悟和架构。实施基于“大德育”“全课程” 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应在把握各类课程建设的侧重点、明晰各类课程的内在结构 的基础上,找准学校这个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关键,着力于学校课程的结构化设定, 综合化建构,协同化实施,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课程;一体化;德育改革 2016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启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德育课程一体 化成为全省各地从教育行政机构到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注重点,更成为学校和教师 的行动热点。然而据不完全了解,一些学校仅仅着重德育课程的分类落实,而忽 视或者淡化了“一体化”的策略探讨,“一体化”成为行动及话语的“非约定” 式回避。笔者认为,深刻解悟、悉心架构德育课程一体化,是化解中小学德育改 革难点的关键,是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前提。这远比如何执行重要得多,因此 必须首先回应和探讨。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理性解悟 (一)德育课程。目前区域内外对“德育课程”这个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 2017年8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在 “实施途径和要求”的“课程育人”中指出:“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 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 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显然,《指南》所指的“德育课程”就是国家专设的 德育课。2016年5月,教育部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了《山东省中小学德 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到了两个“德育 课程”:一是广义的,囊括专门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 动课程四个类型;二是狭义的,即四类课程中专门的德育课程,亦即教育部《指 南》所指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笔者倡导建立超越学科、超越课堂的“德 育课程”概念。课程,是衡量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站位和认知的重要指标。如果依 据新近的业内共识,将课程视为广义上的把教育思想降解为学校行动、把教育理 念落实为学生素养的载体,那么课程便是所有教育元素的总和与综合。诚如重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