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官吏职位级别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5

官吏职位级别[千总]明清两代正六品武官。[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学士”是唐代掌客文学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学士”,则宰相就称为“大

官吏职位级别 [千总]明清两代正六品武官。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学士”是唐代掌客文学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学士”, 则宰相就称为“大学士”。宋代,“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 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 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阶为正一品,一般 称为“中堂”。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和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工部侍郎]工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吕,清代正二品。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书令]唐代中书省的“中书令”、尚书省的“尚书令”与门下省的“寺中”,同称三省 长官,共同掌管中央的机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中书令实际上就是宰相。宋代由中书省与 枢密院分管政务、军事。元代废除三省制,中书令是惟一的最高国务长官。明清两代废除中 忆令的官名。 [中书省左右丞相]元代和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或称国相),是丞相的副职。明洪 武十二年以后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参政”等官名。 [太守]汉代掌管郡务的最高长官。三国以及隋炀帝、唐玄宗时期和五代,改州刺史为建 郡太守。此后太守已不是正式官名,习惯上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时期专 用以称“知府”,从四品官。 [太尉]秦汉时期,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来历代也多沿用这个官衔,但逐渐变成 加官的官衔,没有实权。到了宋徽宗时期,把太尉定为武官的最高一级官阶,其本身并不代 任何职务,一般用作武官的尊称,而不问其职务的大小。元代以后废除了这个名称。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师”、“三少”、原是 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 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隋唐以后,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 衔任命,“三师”、“三少”仅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宋代“三师”是宰相、亲王 的加官官衔,“三师”是正一吕,“三少”是从一品。明清两代,“三师”为从一吕,“三 少”是正二品。 [太宰]古代“太宰”为百官之长。宋徽宗时期,改尚书左仆射太宰,右仆射为少宰。一 般通称吏部尚书为太宰。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长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长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正七品。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文官,唐宋两代为从四品,元明清三代为从三品。 [太仆寺卿]太仆寺长官,主管传达王命、侍从皇帝出入、车马等职事,正三品。 [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副长官,正四品。

腾讯文库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