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临淮高级职业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临淮高级职业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
汉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效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 安徽省滁州市临淮高级职业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迂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白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失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论的矛 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者对前者的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 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 (摘编自《联合早报》2012 朱凌宇 年9月22日) 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 1. 下列有关“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A.汉语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一种语言,这一点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 B.世界交流增加使不少人能操持多种语言,估计未来汉语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 C.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发挥了与人口相称的文化水平,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 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 D.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在未来东、西方语言结合方面已经占得先机。 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它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 A.当今世界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据说现有的语言中,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 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B.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但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汉语。 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 C.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原因是它缺少语言传播的动力。 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 D.千年后,如果新的世界语诞生,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 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可能高达50%至75%。以此类推,未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 A.“汉语纯净论”者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 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 B.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影响,未来人脱口而出的混杂语言,将难以避免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 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 C.汉语中沾染了英语,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 世界语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 D.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 参考答案: 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 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 1.C(把或然当已然。文中是“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 就会消失。 2.B(范围扩大。文中是“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不含“西班牙语”)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 3.C(无中生有。“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文中无此义) 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00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消亡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 的话,1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因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而诞生。这 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 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世界语以印欧语系 “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它将是由汉语、英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 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