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梅青春舞曲教案公开课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教材分析】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是继上册《草原牧 歌》,介绍蒙古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 、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2 【教材分析】 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是继上册《草原牧 歌》,介 绍蒙古民族民间音乐之后的一个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单元,让 教师和同学们在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片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领略 到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 独特的韵味和魄力,《青春舞曲》在本单元里, 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学习 本单元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音乐文化 打开五彩的大门。这是一节综合课。这 首民歌是有“西部歌王”之誉 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世纪年代从一 2040 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 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创编而成。它旋律优美流畅、 节奏鲜明生 动,并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热爱青春,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 在兴趣 的基础上。另外,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 所以,培养学生 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课题。为此,我力求音 乐课新鲜、奇特、活泼。根据教学的内容和 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 “唱”、“演”、“创”等手段, 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通 过图像资料和作品内容来 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欣赏-参与-表现”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 教学,把 追求学生完美、标准答案变为追求学生获得充分的艺术感受 与审美体验。根据 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材进行调整,将本节课教学内 容设计为三大块,风光篇、 歌唱篇和创造篇。这样的设计,一是尽可 能克服学生上课不善表现的被动状态, 激发其表现和表演的欲望;二 是鼓励学生能够从模仿到创作,从而获得个性化 的体验。让学生在歌 声中享受快乐,在舞动中表现对美的认知。 【教学目标】 、能够能够轻快而富有弹性、活泼而富有朝气的情绪演唱《青春舞 曲》。 1 、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创作特点,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通 过合作创 2 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作品的情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去而不返 3 的道理,并自觉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的情绪、情感。 1 、教学难点:演唱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