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征文:千百年前,他们都曾留下….docx
清明节征文:千百年前,他们都曾留下… 耳边扬起悠悠的乐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心随着歌声飞翔,思绪追溯到千百年前……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清明节征文:千百年前,他们都曾留下… 耳边扬起悠悠的乐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心随着歌声飞翔,思绪追溯到千百年前……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他诠释了苏轼一生热爱生活,对待生老病死抱之以乐观的态 度。面对人生,更是坚信自己的理念:“人可以返老还童。” 在国遭外侵之时,“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凝聚了他满腔报国热血。即使已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仍为 国“左牵黄,右擎苍”。中秋佳节,明月之下。“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传达着苏轼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也唱出人生的自然规 律“天下无不敬的筵席。”苏轼对之,则是豁达、豪迈、平 常以对,将思念化作一番美好的祝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触起了杜甫一片忧国 之情,对待安史之乱,他无能为力。只能在诗的天地中表达 内心的沉闷悲怆。看见百姓流离失所,只能为他们送上一句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只能在内心祝愿,“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但当唐军的胜利之时,他又 似狂喜的写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 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他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