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重难点) 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重点)一、农业区位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 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重难点) 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重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特点 主要方面 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 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变化较快 素 [特别提醒] 1气候条件中的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 生产有利。 2平原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和林果业;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果业。 3郊区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 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 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