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精神朝圣》现代寓言——读温皓然《凤鸣台》

一则“精神朝圣”的现代寓言——读温皓然的《凤鸣台》刘卫东【内容提要】古典的审美追求、现代的都市叙事、复杂而缠绕的精神内涵和单一的价值判断糅合在一起,使《凤鸣台》成为一则关于“精神朝圣”的现代寓言。《凤

一则精神朝圣的现代寓言读温皓然的《凤鸣台》 “”—— 刘卫东 【内容提要】 古典的审美追求、现代的都市叙事、复杂而缠绕的精神内涵和单一的价值判断糅合在一起, 使《凤鸣台》成为一则关于“精神朝圣”的现代寓言。《凤鸣台》将佛学以“主题先行”的 形式突出出来,并将其作为导出人的精神困境的路径。温皓然更多承袭了中国文化对人生问 题的思维方式,显示出试图用“中国精神”处理现代问题的动向。温皓然的执着和认真在充 满了拼贴、解构、文本游戏的当代文坛格外令人尊重。 【关键词】温皓然《凤鸣台》精神朝圣现代寓言 温皓然的新作《凤鸣台》(九州出版社2009年11月版)一如既往地承袭了她《箜篌引》、 《陪嫁山庄》中的空灵与细腻的工笔风格,将并不复杂的故事讲得婉转跌宕,同时,一直飘 忽的审美追求由于“凤鸣台”的介入而有所附丽,从而使作品成为一则关于“精神朝圣”的 现代寓言。古典的审美追求、现代的都市叙事、复杂而缠绕的精神内涵和单一的价值判断被 糅合在一起,温皓然的《凤鸣台》显现出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也是通常说的“挑战”批评家 的文本。因此,读《凤鸣台》时,似乎也经历了“朝圣”的过程,即使没有佛缘,也会在灵 魂深处虔敬地合掌称颂:“噶玛巴千诺”! 1 《凤鸣台》中若隐若现的虚无与焦灼感,正是现代人无处安妥灵魂的彷徨与呐喊,而主 人公灵魂“朝圣”的路,也具有启示意义,这条路不是指向远方,而是指向内心深处。现代 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已经逐步占据了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几乎可谓无孔不入,但是, 现代人在感受在“自由”的同时也随之感受到了强烈的“枷锁”感,因此,找寻出路的愿望 从来没有像当前一样强烈。较早感受到这一氛围的尼采坐立不安,大声疾呼“重估一切价值”! 《凤鸣台》书写的不是寻而未得的苦闷,而是一上来就以明确的(虽然作者并未刻意强调) 立场“牢牢站立”,然后在此方向深入开掘,完成一次朝拜仪式。换句话说,《凤鸣台》的 主要工作就是擦拭、剔除掉朝圣路上的“杂质”,到达一种超拔的境界。 温皓然的问题其实在《凤鸣台》的开端就已经提出:“说来也真可叹息,在这个世界上 有那么多的人,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去向哪里,稀里糊涂地在这个地方哭笑一回,争闹 一回,善一回,恶一回”,“你说,人为什么来到这世界上?来穿衣?来吃饭?来享受?来 追逐名利还是来结怨造恶的呢?”如同温皓然自问自答的一样:“这可是个大问题,恐怕要 用一本书都未必说得清楚。”不难发现,在对人生终极命运问题的追问上,温皓然的疑问与 她热爱的《红楼梦》如出一辙,但是,不能说温皓然的疑问出自简单比附。对于这样的“天 问”,每一代人都徒劳地试图给出答案,但是下一代人却不可能在接受答案之后一劳永逸。 温皓然能够提出如此问题,而且放在全书的开端部分,如同当头棒喝,提醒久未深思的读者 重新打量自我,也预示《凤鸣台》不像它的外表一样是一本轻松休闲的读物,而是高悬一个 “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的问题,让人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似乎是为了加重问题的力度,也是为了使小说中的人物获得一个令人不得不遐想万千的 背景,温皓然将故事写在凤鸣台,还将其作为小说的题目。位于河南焦作市温县东口村的凤 鸣台,是老子辞官后隐居悟道之地,被温皓然拿来作为小说的发生地点,绝不是向老子致敬 那样简单,而是“大有深意存焉”。在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中,“小国寡民”,“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而这一切随着他西出函谷关而成 为留在《道德经》中的海市蜃楼。当年在凤鸣台,老子想必就意识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惟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的道理,而在后世成为“圣

腾讯文库一则《精神朝圣》现代寓言——读温皓然《凤鸣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