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
学年第一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20222023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 35I5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1~5 材料一: 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究其因,主要有三:第一,散文最为零碎和复杂, 它是一个“余数”,即无法归入小说、诗歌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被放进散文这个篮子。正因其杂、 散、乱的特点,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所以难以归类和研究,其价值也就大打了折扣。第二,古今中外 没有成熟的散文理论作为支撑,这给散文研究带来极大难度,更无捷径可循。第三,长期以来,新文 学价值评估将“创新”作为绝对标准,散文是一个传统性较强的文体,其价值自然不像小说、诗歌、 戏剧那样引人注目。所以,其他文体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散文研究则门可罗雀。 其实,这种状况既不正常,也是观念的偏向使然,它反映的是整个学界对于散文及其散文文化的 误解、误读与无知。如改变研究的路径依赖,打破理论至上及西方文化优势的偏见,散文价值就会获 得新的阐释。 从文体的纯粹性来说,散文之“散”与“杂”似乎显得杂乱无章,是个缺点;但从丰富多样、包 罗万象、有容乃大进行考量,这又是个优点,几乎没有哪个文体在开放性与包容性上能与散文比肩。 这也是为什么,散文可容纳一百多个分类。如将小说、诗歌比成一条河流,散文无疑是一个大海,其 中有不断拓展和增殖的研究空间及其可能。 以往,学界总是站在向西方学习角度看待甚至否定散文价值,认为它落伍于时代,在传统中打转, 没多少存在价值。事实上,散文比其他文体可能更多保留了传统文化文学基因密码,更好地实践和创 新了中西文化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李大钊的《青春》、鲁迅的《野草》、林语堂的《个人的梦》、施 蛰存的《论老年》、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林非的《浩气长存》、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王开 岭的《精神明亮的人》等作品中,可见其端倪。当更多小说、诗歌、戏剧还停留在简单向西方学习和 模仿,忽略传统及其现代转型,散文却不弃传统、悄然进行创新性转换。 散文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诗歌靠浪漫的想象与诗意见长,小说重视虚构和编织 故事,戏剧着眼于制造激烈的冲突,散文则眼睛向下,直面现实,尤其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碎与 光影。在以往研究者看来,散文这一特点无疑成为过于现实、琐屑甚至无聊的代名词。但换个角度看, 也正因为散文的及物特点,它才被广泛运用,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话语表达式。 散文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随处可见,其审美趣味也是难得的滋养。一本《古文观止》不知培育 了多少世代国人的哲思与高尚的美学趣味,如韩愈《师说》中的“师不必贤于弟子”,欧阳修《秋声赋》 中的不与草木而争荣,还有丰子恺的《渐》和朱自清的《匆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散文的独特价值,确立散文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基础上, 克服以往对于西方文化文学尤其是各种理论的过分依赖和盲目崇拜,呼唤散文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王兆胜《散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 材料二: 王兆胜自由的散文观在思想上体现为天地之道和人文精神,而在文体上则呈现为“形不散一神不 散一心散”的散文观念。“形不散”是对散文“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的旁边悬挂着命令, 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喝醉酒后触碰了槐树,违犯 了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 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 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 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 话: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有违背正确的事理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