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
198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杜瑜这几年我国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形势十分喜人,不仅研究领域不断有所扩展,而且研究深度也较以往大有长进。这与当前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有很大关系,许多方面工作的开展都不同程度地向
198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 杜瑜 这几年我国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形势十分喜人,不仅研究领域不断有所扩展, 而且研究深度也较以往大有长进。这与当前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有很大关系,许 多方面工作的开展都不同程度地向历史地理学科提出了种种要求,从而不仅有历 史地理工作者、史学和地理学工作者在深入研究历史地理问题,而且许多与历史 地理学相邻学科的工作者也在结合本身工作研究一些历史地理问题。所以这几年 历史地理研究成果累累,各类文章每年都在千篇以上,1985年同样如此。较为 引人注目的是1985年中还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平的专著和论文集,这个良 好的势头充分说明历史地理工作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正处于丰收旺季。现 就1985年中各方面研究情况作一些简要概述。 一、重视历史地理环境作用的研究 解放后由于受苏联影响,片面地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从而在历史地理 领域中往往忽视了历史地理环境作用的研究。这几年随着思想解放,冲破了这方 面禁区,开始重视历史地理环境作用的研究。严钟奎的《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 的影响》(《暨南学报》第3期)中指出,从博丹、孟德斯鸠、黑格尔到柏克尔等 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强调过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但缺乏科学分析。马 克思开始把地理环境同生产力发展联系起来,进而科学地说明地理环境对社会历 史发展的影响。但斯大林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却认为地理 环境“根本不影响社会发展的质的方面”,不恰当地“把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 变化发展速度拿来作比较”,从而“在实际上根本否定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 展的重大影响”。作者从世界史角度择例论证说明地理环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 客观物质基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徐日辉继1983年提出“地 理环境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影响”问题之后,又发表《再谈地理环境对中 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第3期),就自然区域形成的利 弊及地理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变态心理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地理因素对长期 延续的中国封建社会所起的作用,指出地理环境对发展中的社会所起的正反两方 面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此外,史念海的《陕西省在我国历史上的战略地位》(人 文杂志丛刊《文史集林》第1辑),陈代光、段东升的《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