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经济转型的分析与评价00524051 吴稚光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步入了一个比较漫长的经济转轨时期。30年间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国成为了渐进改革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
中国经济转型的分析与评价 00524051 吴稚光 197930 自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步入了一个比较漫长的经济转轨时期。年间经济 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国成为了渐进改革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一般理论 以及林毅夫的发展战略理论出发,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历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讨论影响经济 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 中国经济的转型由两条最为基本的脉络构成:价格改革与产权改革,而这两者之中又以 价格改革最为重要。林毅夫在对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分析中,把赶超战略描述为由宏观价格 “” 体系,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微观经营机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宏观价格体系为我 国的赶超战略服务,而计划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缺乏自主性的微观经营机制均是内生于宏观 价格体系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济转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为赶超战 略服务的价格体系。如果价格改革不实行,那么由产权改革所带来的自主的微观经营机制必 将由于价格信号的缺乏将中国经济导入供不应求(通胀)与供过于求(通缩)同时存在的局 “” 面,最终迫使政府倾向于行政性收权使改革止步不前。另一方面,如果不触及价格改革, 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就不能通过价格信号得到表达,从而也就失去了经济发展的源泉。 实际上,我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价格改革虽历经坎坷,但终于还是有了实质 的进展。物价因适应微观经营机制的放活而逐步推进,使我国免受巨幅经济动荡;在逐步趋 于合理的价格体系中,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发挥,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同时 我们发现,渐进改革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并都在当今的中国经济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其 根源就在于价格改革的不彻底。 关于价格改革的概念,我认为有两点必须予以说明:第一,价格改革的关键在于相对 价格的变化,而非物价总水平。许多人把俄罗斯等国休克疗法的失败归结为价格自由化的进 程过于迅速,这是不准确的,虽然休克疗法的初期俄罗斯的整体价格水平急剧膨胀,但实际 上相对价格的变化仍然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第二,价格改革的涵义极其广泛,它不仅 包括物价改革(其中又包含产品价格,要素价格等),而且涉及利率改革,汇率改革等诸多 方面。 首先是物价改革。在改革的初始阶段,物价改革的重点在于调整失衡的价格结构,而 1979 并没有触及对计划价格体制本身的改革。从年开始,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各种消费品的 1985 价格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生产资料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化则十分缓慢。年是极为 重要的一年,政府开始将混合双轨制主要是要素价格双轨制引入价格体系,这意味着物价改 ------ 革开始步入了第二个阶段引入市场机制。现在看来,价格双轨制是卓有成效的,随着计 划外非国有经济的快速扩张,市场轨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并逐步取代了计划轨。 1979 其次是汇率的改革。从年开始,我国的汇率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贬值过程,直至 199418.28 年朱镕基时期一举将汇率贬值至:的水平,这期间同样也伴随着计划轨转双轨, 双轨转市场轨的过程。汇率改革与物价改革的合力为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孕育了良好的环境, 因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 利率的改革。利率改革主要内容即调整利率中国每一次利率的调整都体现了政府 希望刺激经济的良好愿望,但结果却是喜忧参半;另外,利率改革的速度同样也是缓慢的, 渐进的。 上述三种改革的进程,无一不体现出中国经济转型渐进式的特点。那么,中国为什么 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呢?其原因只有一个:保护国有企业的利益,更深层次的等价说法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