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模考案例分析题二
模拟试题: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模考案例分析题二1.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次,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
模拟试题: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模 考案例分析题二 1.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次,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 “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 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拖车。” 这时,她又忽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她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1)兰兰的绘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 无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 (2)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②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2.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 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 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试分析材料中的感知觉规律。 【参考答案】幼儿期,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 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 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 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 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 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 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