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同步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 之乐。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 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 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 列表、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 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 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 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离骚》中部分作品的朗读、学习,体会分析其中含义,使学生理解 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对其进行人格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诗经》 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灿烂的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 学习重点: 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学习难点: 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 杂,比较难于掌握。 学习过程: (一) 自主预习,质疑自探: 1.导入新课: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 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2.学生自主预习: 3.教师出示自探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金文、铭文? (2)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3)屈原是什么时期的人?有什么代表作品? 4.学生展示自探问题: 5.教师评价: )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二: 1.教师出示交流问题: (1)你能简述一下我国汉字的发展过程吗? (2)战国编钟的出土有什么历史意义? (3)今天那些民俗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 2.学生交流: 3.学生展示: 4.教师评价: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教师精讲本课重点: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 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 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