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散文--论文
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王侯争竞,处士横议,百家争鸣,蔚为大观。先贤们高谈阔论、放言争辩,透射出卓异的智慧和鲜明的个性,而记述他们思想与言行的篇篇文章,更是容天纳地的智慧渊薮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王侯争竞,处士横议,百 家争鸣,蔚为大观。先贤们高谈阔论、放言争辩,透射出卓异的智慧和鲜明的 个性,而记述他们思想与言行的篇篇文章,更是容天纳地的智慧渊薮。 当时,学派林立,各逞其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百家”乃概说,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标举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刘向、 刘歆父子和班固整理总结,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 杂、农、小说十家。 儒家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 “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 的自身修养是儒家学派的鲜明特点。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重 要言论主张分别收录在《论语》《孟子》《荀子》这几部经典之中。 道家又称“道德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 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本质、构成和 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 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道家重要典籍有《老子》《庄子》墨家创始人为墨 翟。《墨子》一书是宣讲墨家学说的权威著述。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 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 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 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 力从事。 诸子普遍具有拯世济民的责任感和平治天下的使命感,这使他们获得了思 想个性,而且也促使他们将思想变为文字。诸子散文,以立意为宗,说理见 长,思虑精深,词约意丰,率性任真,晓理喻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诸子 散文文学特质、散文风格学者作过生动精辟的描述:“虽然他们不以文学为 业,但他们的文章,却也是光彩焕发,风致遒美,其结构的严谨,文句的精 粹,都为汉以后散文作家所少见。他们每能以盛水不漏的严密的哲学思想,装 载于美丽多趣的文字里,驱遣着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活泼而有情致的文 辞,为他自己的应用。因此,他们的作品,便不惟是哲学上的名著,也成了文 学上的名著。” 诸子散文的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以《论语》为代 表,短语散章,是纯语录体散文;《孟子》《庄子》为第二个阶段,其体式发 展为对话体的论辩文,而且开始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第三个阶段是 《荀子》和《韩非子》,已经发展到说理散文的高级阶段。在三个阶段的发展 中,诸子散文的篇幅也由短而长,由片言只语的简单记录到谨严绵密的皇皇大 作。诸子散文的阶段性特征显示了“从言辞到文章”的发展规律,前者主要借 助于陈述,立意与言志见长,以《论语》《老子》为代表,后者则更多带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