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游导游词参考通用
北京胡同游导游词参考(社会变动旧地名不适应)一般说来,地名一旦形成,人们口头代代沿传,便改动不易。有些地名自元代出现一直叫到现在也没改变,如前面提到的砖塔胡同、王府井西侧的菜厂胡同、钟楼前面的沙拉胡同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北京胡同游导游词参考 (社会变动旧地名不适应) 一般说来,地名一旦形成,人们口头代代沿传,便改动不易。有些地名自元代出现 一直叫到现在也没改变,如前面提到的砖塔胡同、王府井西侧的菜厂胡同、钟楼前 面的沙拉胡同等。沙拉是蒙古语珊瑚的意思,清代曾音译叫舒噜,今仍叫沙拉。有 些元代的地名或城门,明代就已改名了,可是一些老人仍叫旧名,如元代的齐化门、 平侧门、顺承门,明代已改名为朝阳门、阜成门、宣武门,一直到北京解放前还叫 着旧名称,可见其生命力之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旧事物总是要更新的,地名也不例外。有些原因,地名非改不可, 促使改变地名的首先是社会原因。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使许多建筑不存在了,事后 出现新建筑、新街巷,改变了原来的布局,只好改名;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帝制改 成民国,而且出现了新的政府机关,于是有300多条街巷改了名,如张皇亲胡同改 为尚勤胡同,石大人胡同改为外交部街等,1966年,全国人民面临一场大灾难,街 巷名称亦是“四旧”之一,自然在“横扫”之例,要在街巷名称上“打出一个红彤 彤的世界来”,于是出现了红日路(北新桥)、红云路(新街口)、红旗路(崇内大街)、 东方红路出现了三条。用总路线路、大跃进路、人民公社路等取代了原来的所谓有 封建烙印的街巷名称。老北京中的旧胡同一律改为什么红心里、永红胡同、红卫胡 同等等,加上了红字就成了革命地名,连很小的耳朵眼胡同也改成了“红到底”胡 同…… 还有一个需要改名的原因,就是重名问题。胡同名称既然是自然形成的,难免有“不 约而同”之处。据1944年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记载,北京有扁担胡同16条,井 儿胡同14条,花枝胡同11条,口袋胡同11条,箭杆胡同7条,堂子胡同7条等等, 北京城区重名的胡同有600多条。重名问题,在旧社会时矛盾不太明显。那时人口 少,居民不大搬家,有的房屋一住就是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找人还算方便。新中 国成立后就不成了,本市与外界联系剧增,外地人口进京者成为洪流,找人、办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