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理论思考1论文
推进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理论思考(1)论文入世后中部地区进一步拓宽了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及区域市场,中部地区的地方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提高。普遍估计中部地区的地方吸收外资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新阶
推进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理论思考(1)论文 入世后中部地区进一步拓宽了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及区域市场,中部地区的 地方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提高。普遍估计中部地区的地方吸收 外资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但出乎意料,今年上半年的实际表明,外资始终不断流向市场化程度 高的东部地区及大开发政策带动效应好和外资投入回报高的西部地区。从区 域宏观经济与微观产业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外资投向区域的时空变化, 对进一步增强中部地区地方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和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跨 越式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新特点中部地区入世后吸收外资也出现了 有本土化特点的新变化。一是,吸收外资从政策推动为主转变为法制为主, 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相结合。 2001年以市场和企业行为主导吸收外资的比重明显上升,非政策性 因素在吸收外资中的影响度大大提高;二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拓 宽。中部地区非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领域和金融、保险、服务行业也开始逐步 向外资开放;三是,外资向好产业聚集区的趋势明显加快。 在国家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西部地区大开发政策指引下,西部地方吸 收外资的能力有所提高,2001年西部与东部地区吸收外资的差距由1999年的 85.1个百分点缩小为84.9个百分点;而中部与东部地区吸收外资的差距由 1998年的77.54扩大为78.9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居全 国第一,而流向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比重高达84%;浙江是我国块 状经济和著名企业集群发展的策源地,2001年沿沪、杭、南高速路的电子电 器、电工工具、纺织服装、领带、丝织等专精产业聚集区域的合同外资和实际 吸收外资分别占浙江全省总额的83.3%和85%,增幅超过浙江全省平均增速的 35个百分点。 同样中部地区一些局部强势的产业聚区吸收外资也好于产业分散的地 区,武汉“光谷”是我国著名的光电子产业聚集区,2001年武汉“光谷”吸收 外资占武汉市的81%,增幅超过湖北全省平均增速20多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