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评价,为每个孩子搭一个凯旋门
激励评价,为每个孩子搭一个凯旋门《全日制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 理解,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
激励评价,为每个孩子搭一个凯旋门 《全日制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 能理解,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 在新一轮课改理念下,老师的评价要能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 创造性思维,用赞赏的眼光、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学生所作出的努力,并加以 肯定。 黄全愈老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曾经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 家长们很喜欢送孩子去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种运动 是以鼓励为主,以参加为目的的。教练很会别出心裁地鼓励自己的小队员们。某 年的一个赛季,第一场球打完以后,况况(黄老师的儿子)的队赢了。教练就让 家长们面对面地排成两排,然后家长们都把手举起来,各自与对面的家长握手, 排成一个长长的“凯旋门”。孩子们欢笑着一个个从“门”下跑过去。后来,无 论输赢,家长们都照搭“凯旋门”不误。结果这支球技并不怎么样的球队,竟然 一直打到了社区的冠军决赛……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仅为美国的这种激励孩子上进的社区活动拍手叫好,同 时也感到作为教师的我为孩子搭的“凯旋门”太小了。以前,我看到课堂上作业 书写认真、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思维活跃、考试成绩好的孩子就表扬他们,欣赏 他们,让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而对学习上思维慢、动作慢、不守纪律的同学, 我则充满责备和埋怨。看到一个成绩、品德都不好的学生从班上转走,我也曾经 欣喜过,心想,我的负担减轻了,从此可以不用磨破嘴皮了。每次比赛,我只关 注着我心目中的佼佼者有没有得奖……就这样,在班级里,那些“中间层的孩子” 和“灰色的孩子”似乎是可有可无的。现在想想,对他们而言,机会是不平等的, 待遇是不平等的,对他们的评价也是片面的。有这样一则例子: 曾在一个早晨,我无意间看到孩子们正在埋头写着语文老师布置的小练笔: 《老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您说,你很偏心。每学期一开学,你总是 自己决定班级里的数学小组长,从来没有跟我们商量过。你总是认为我们成绩不 好,自己的作业还来不及交”还收什么作业。可是,老师,你知道吗?那些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