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自考)
1.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
1. 文学研究会 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 19211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年月,发起人 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 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 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 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 “” 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 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 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 的《八月的乡村》等。 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 6. 中国诗歌会 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932919332 中国诗歌会年月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左翼群众性的诗歌团体。年 2. 创造社 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 11921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中国 2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诗歌会在上海设总会,在北平、广州、青岛以及日本的东京等地设有分会。诗人 3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 蒲风、穆牧天、任钧、杨骚等是主要发起者。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 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3. 新月社 7. 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 192319271933 新月社于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年春迁往上海,年结束,主 1928“” 得名于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 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探讨了新诗由反对旧形式转而形成新形式的转变。当时的文 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 • 坛新秀闻一多、徐志摩做了成功的尝试。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提出了新诗 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 “”“” 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诗 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 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并显示了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 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 徐志摩在新诗的创作上深受英美诗的影响,《再别康桥》等诗篇充分体现了独有 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 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新月派诗人朱湘等的新诗创作也促进了新格律的发 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展。 4. 语丝社 8. 象征诗派 192411 语丝社得名于年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 “”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 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 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 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 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 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 “”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 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 19251927 反而含意难清。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李金发于年至年出 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 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9. 七月派 5. 东北作家群 是由胡风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创办主持的文艺杂志《七月》而得名的文学流 “”“•”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 派。它主要包括胡风、绿原、牛汉为代表的七月派诗歌和路翎、丘东平等代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