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石钟山记》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师版)
第12课石钟山记号目标导航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培 养文言翻译能力。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 重视考察的精神。落实文中的文言字词,顺畅翻译课 文
12 第课石钟山记 号目标导航 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培 养文言 落实文中的文言字词,顺畅翻译课 文 翻译能力。 结合背景,找出二疑,理解三笑,彻 悟 理解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反对臆断、 重视考 主题。 察的精神。 &知识精讲 【作者简介】 千古第一文人一一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才华横溢, 成就斐然,但 (1037—1101), 仕途坎坷,一生遭受政治磨难,一贬再贬,因“乌台诗案”几乎丢掉性命。苏轼常年 贬官在外,任地方官期间,同情 人民,注意兴修水利、防灾、赈灾工作,为老百姓所敬仰。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诗作清新豪健,格调流畅,想象 丰富,独具风格; 散文明快犀利,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文理自然;其词突破前人局限,豪迈不羁, 气势雄浑,想象丰富,才情奔放, 开豪放一代词风。苏轼亦善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北 宋四大家”;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世称苏东坡、苏仙,“唐宋八大家”之 一,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探寻背景】 苏轼一生饱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任密 州、徐州、湖 ( 州等地知州。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 1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