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电影[修改版]
第一篇:十七年电影“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 一)建国初期的蓬勃发展 1) 主要艺术成就 一是,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初步形成了自己新的风格,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解放战争涌现
第一篇:十七年电影 “”1949-1966 1 十七年中国电影()一)建国初期的蓬勃发展)主要艺术成就 一是,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初步形成了自己新的风格,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解放 战争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电影创作人员,充满真情实感,拍出的影片真实、朴素、充满时代气息 “” 和生活气息。这一点是后来四人帮时期的影片无法比拟的。 二是,当时的影片创作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大胆创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来发展国产国产故 事片。影片结构比较自由。如《中华儿女》,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场景的转换很自由。 2 )存在的问题 30 根本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我国年以来进步电影的优良传统,由于对中国解放前进步电影的现实主义传 统,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认识不足,因此对解放初期私营厂生产的较好影片没能给予充分肯定。 3 如《我这一辈子》《乌鸦与麻雀》等影片。)主要导演和作品 一是凌子风、翟强的《中华儿女》。影片最大的特点是行是行,用拍摄纪录片的方法来拍摄故事片。 首先是编剧方面,故事一切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出发,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如行云流水 一样自然地流淌。其次影片在体现朴素、明快的艺术风格时,也流露出一种稚气,特别是在演员对白方面, 舞台腔痕迹很重。二是王滨、水华的《白毛女》 电影《白毛女》从改编到摄制比较成功,既保留了歌剧的精华,又注意了电影艺术特点。其电影语言 的运用精炼而丰富、流畅而含蓄,导演极为注重环境描绘,要求典型真实。三是石挥和《我这一辈子》 在剧作方面,故事选取了在敌人营中普通善良的一份子的视角。在剧作结构上,抓住了老巡警一生中 的几个重要阶段,展开几个横断面,围绕其命运而贯穿。 1956 表演方面,石挥技艺高超,其表演既有安排和设计,又非常生活自然,不做作、不卖弄。二) 1 年前后的发展)电影创作概况 1952 年,出现了《南征北战》反响不错的影片。此后的五年间,影片的数量不断增加,基本以故事片 19541955 2 见长。如年的《鸡毛信》、年的《天仙配》等。。)艺术特点 一是,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这一时期我国电影创作继续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前进,从题材内容看,

![十七年电影[修改版]](https://wkimg.docs.qq.com/img/nzknPD5jYSO2bO7FTFlR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