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赵子崧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子崧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赵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进。闻张邦昌僭位,以书白康王:“宜遣师邀金人河上,迎请两宫,问罪僭逆,若议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宋史·赵子崧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 赵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进。 闻张邦昌僭位,以书白康王:“宜遣师邀金人河上,迎请两宫,问罪僭逆,若议渡江,恐误 大计。”遂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盟,传檄中外。已而闻金人退,引兵襄邑,遣范埙、徐文中 诣济州,请王进兵南京,且言:“国家之制,无视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帅之权,此 殆天意。亟宜承制号召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传檄而定。”王命子崧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 道都总管。邦昌家在庐州,子崧檄通守赵令僬几察之,且请捕诛其母子,以绝奸心。又言:“自 围城以来,朝命隔绝,乞下诸路,凡有事宜,并取大元帅府裁决,伪檄毋辄行。宜顯被兵州县租, 经理淮南、荆、断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会邦昌遣使迎王,子崧即贻王书日:“似闻谓 以京师残破,不可复入,止欲即位军中,使困迁徙,臣窃惑焉。夫欲致中兴,当谨举措,宜先谒 宗庙,觐母后,明正诛赏,降需四方。若京师果不可都,然后徐议所向。”遂传嬓京师,奏于 隆祜太后日:“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那者。乞速下明 诏,谕四方以迎立康王之意,庶几人心慰安,奸宄自消矣。”寻以所部兵会济州。康王即位, 奏日: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 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子崧与御营統制辛道宗有隙,道宗短子崧于帝。帝降子崧为单州团练 (选自《宋史·赵子崧 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传》,有删节) 译文 : 子崧字伯山,是燕懿王五世孙。考中崇宁五年进士。宣和年间,官至宗正少卿,授任徽猷 阁直学士、知淮宁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因道路阻塞不得前进。听说张邦昌僭位,写书 信给康王说:“应当派遣部队在黄河上邀击金兵,迎请两宫,向僭位叛逆问罪,如果打算渡 过长江,恐怕耽误大计。”于是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联盟,传檄中外。不久听说金人退兵, 子崧就带领部队到襄邑,派遣范埙、徐文中到济州,请康王进兵南京,并且说:“国家制度, 没有亲王在外面的,皇上特意付给你元帅之权,这是天意。应当马上承制号令四方豪杰,则 中原可以传檄而定。”康王命令子崧充任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张邦昌的家在庐

腾讯文库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赵子崧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