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为本的学校辅导教学设计
班级为本的学校辅导教师不要以老师的身份出现,要以长者的身份辅导班级为本:中国要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一个趋向是努力学台湾,一是少数普通心理学专业人员把学生的辅导看成是对学生的心
班级为本的学校辅导 教师不要以老师的身份出现,要以长者的身份辅导 班级为本: 中国要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 一个趋向是努力学台湾,一是少数普通心理学专业人员把学生的辅导看成是对学生的心理训练。 主要内容: 一、学生心理辅导再认识 二、国外和台、港地区的经验评析 三、班级为本的学校辅导——一种本土的模式 为什么要开展学生心理辅导? 不是学生需要心理辅导,而是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工作中对一些不需要辅导的学生强迫 进行辅导,真正需要辅导的学生看不见。 二、国外和台港地区的经验评析: 1、美国学校辅导的若干特点: 关注个别化的需要;高度的专业化; 重视测验和评鉴;独立于学校其他教学教育活动 当时社会现状出现一个称之为指导运动:学生辅导。 1958年出台国防教育法案:加强学生辅导的一系列规定。 是立足美国的社会文化土壤,适应美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特点有: (1)关注个别化的需要: (2)高度的专业化: 普通教师不可以进行心理辅导专业工作。保证受过专业训练有资格的人从事这项工作。要专业组织 所认可的资格(如ACA)申请职位。 (3)重视测验和评鉴:如GATB。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九个分测验,能详尽了解学生在哪一方面的能 力的强弱。 花大量时间学习各种测验的使用、解释、在群体中的应用。 一个问题:很多学校心理辅导人员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做测验和评鉴工作。 一个学生的评估报告平均18页。 (4)独立于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从体制上独立,表现在学生的辅导工作校长不管,专业人员 不是学校的人。由地方教育行政当局聘请学校辅导人员,一个心理辅导人员负责不止一所学校的工作, 是驻校的专业人员。 2、台湾学校辅导特点:、 较长的发展历史、普及的辅导服务、健全的辅导制度、专业化的辅导队伍、设置辅导活动课程 国府迁台(五十年代初):侨生教育委员会:蒋建白(辅导之父): 推广学校学生的辅导、学校三个主任(辅导主任、训导主任、教导主任) 台湾的辅导活动课程: 台湾的国小和国中,学校辅导的一个主要形式是“辅导活动课程”。这是一门活动课程,它有普通课 程的一切特征: 有全台湾统一的课程标准、有按照此标准编写的教材、有课表上明确的课程、有专任教师上课、有相应 的学习效果评鉴 辅导工作课程化的得失: (1)容易使辅导教师专注于象其他教师一样“上课”,从而使其他形式的辅导弱化 (2)把一个情感、性格的感性陶冶过程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