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超越智慧》word版

道家的超越智慧  超越是道家文化的精义和智慧的凝结,也是道家思想的本质和灵魂所在。过去人们对道家的超越思想多有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在对道家超越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认为道家的超越思

道家的超越智慧 超越是道家文化的精义和智慧的凝结,也是道家思想的本质和灵魂所在。 过去人们对道家的超越思想多有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在对道家超 越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认为道家的超越思想属内在超越,本文 ——— 试图从另一方面道家的外在超越作一些探讨。 对礼乐文化异化的超越 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家建立的教化天下的仁义道德、礼法规范。儒家 的最初设想,是通过礼乐教化,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理性,规范人的道德行为, 从而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与文明。礼乐文化确实起到过这种作用。但 “ 在礼乐教化的实行过程中,礼乐文化却渐渐产生了异化,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为 ”· 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庄子箧》)。人们往往利用仁义礼法 为工具,把利己谋私争权夺利的行为都装点得与仁义礼法规范相一致;人们常 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弄虚作假,以掩盖自己的思想,装饰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 ___ 的要求。这就是说礼乐文化异化的失真而伪。道家正是看到了礼乐文化的这 “”“”“”·__ 种异化,而提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老子章》) “”“” 的思想。这种对圣、智、仁、义、巧、利的弃绝,其实质是绝伪弃诈,是 对礼乐文化异化的超越。儒家的教化理论无法克服礼乐文化的异化带来的虚伪, 不能挽救由此而导致的人的灵魂的失落,难以根除文明掩饰下的假文明。道家 正是在克服它的弱点上,显示了高度的超越智慧。道家指出,真正的文明道德 “”“”“”“” 是以本真、自然为本质特征的,失去了本真、自然,一切文明道德 就不复存在。由于 仁义道德礼法规范是一种人为的设制与倡导,它对人的个性和真性都带有 “”“ 强制和束缚,对人的纯朴本性也具有破坏性,使天下失其常然,莫不奔命 ”·“”“ 于仁义(《庄子骈拇》)。道家在对礼乐文化解构性的批判中,建立了以复 ”“” 归为特征的超越思想。礼乐文化的异化使人们迷失真性,以伪继之,道家 “”“”· 的复归就是要找回人失去的真性和自然。老子提出见素抱朴(《老子十 “”·__“ 七章》),复归于婴儿(《老子八章》)。庄子提出既雕既琢,复归于素 ”·“” 朴(《庄子山木》)。婴儿天真无邪,没有任何污染,最本真、自然,它 “” 是道家见素抱朴思想的象征和隐喻;也是道家超越礼乐文化的异化而达到人 “ 类更高文明境界的象征和隐喻。道家针对儒家以仁义教化天下的弊端,提出了无 ”·“” 仁义而修(《庄子刻意》),它是超越仁义的异化后所达到的道德更高境 “”“”“” 界。道家提出的复归,不是简单的复归,而是既雕既琢后,即经过文明 “”“”“”“” 的洗礼后,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这种朴和婴儿状态,乃是人性 “” 的升华,心灵的净化,与道为一的自然,它是一种更高的文明。

腾讯文库《道家的超越智慧》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