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

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摘 要] 学案导学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

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 摘要学案导学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有效、高效课堂。本文拟从本校学案导学研究及实践出发,探讨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课 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活动,以及创新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到 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实践效果。 []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 正文 “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改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 学会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Piaget)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知识不仅仅是 ( 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 ) 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在教学中要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获得知识。 基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我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就非常重视利用学 案导学,重视编制导学案。实践证明,学案导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解析如何编制导学案及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 一、依据课程标准灵活运用教材编制学案,在导字上下功夫 “”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 编制的学习方案,编制导学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 “” 习思维,达成学习目标。高中历史版本差异较大,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材至上的观念, 准确合理把握课程标准,教师在此基础之上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以此指导导学案 “” 设计,在更高层面实现教师与学案导的统一。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新课之前把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或课 程标准)写在黑板上以强化目标的导引作用,这种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与学目标流于 形式化,实现课堂高校教学。 二、以学生的学为学案导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编写,以立足于学情 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老师编制和使用导学案,但大多数学案使用起来并没有调动学生积 “ 极参与的热情。究其原因,南京师大教授姚锦祥认为,大多数导学案功能并未完全开发出 ”[1] 来,说到底这样的学案主要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而非学的角度设计的,是教案的翻版。 因此,我们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做到切实发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深入研究学生的 学情,深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学习心理特 征,体察学生要求,从学生角度编写出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历史导学案。 每次导学案编写中我们还吸纳部分学生作为导学案编写者,借鉴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以 及学习活动形式,学生作为编写者能大大提高其参与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点 “Theonerealobjectofeducationistohaveaman 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 intheconditionofcontinuallyaskingquestions”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

腾讯文库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