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试题(含解析)
历史试卷(文科)考生注意:1、本试卷设卷 = 1 \* ROMAN I、 = 2 \* ROMAN II卷两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卷上。2、答题卷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
历史试卷(文科)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卷I、II卷两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卷上。 2、答题卷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是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 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答案】B 【解析】 考点:百家争鸣。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 益;抛弃所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贼将会绝迹。使 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安适的住所、欢乐的风俗。这是老子所描画的理想社 会——小国寡民。故选B。 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这段 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答案】C 【解析】 考点:孟子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大体含义 是实行仁政必从明确土地分配开始,土地分配既定官员俸禄即可由此确定,所以孟子认为解 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答案选C,A BD三项与题意不符。 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 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主张实施“大一统”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 ①③ B.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天人感 应”,材料“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体现了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君主的行为有所限制, 提醒君主要“施行仁政”。材料体现不出②、④的观点。所以应选A。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