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英美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历史再现 [摘要] 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华裔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无史”或历史被扭曲的窘境,他们在美国艰苦奋斗,勉力生存的族裔经验,往往消弭在美国WASP主流的宏大历史话语之

1 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历史再现 [] 摘要 “” 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华裔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无史或历史被扭曲的窘境,他们在 WASP 美国艰苦奋斗,勉力生存的族裔经验,往往消弭在美国主流的宏大历史话语之中。以赵健秀、徐忠 雄、汤亭亭、谭恩美等为首的华裔美国作家在其文学创作中勾沉、展现华裔美国人在美国长期被消音的历 “” 史,通过铭刻先人们在美国奋斗的轨迹,建构出华裔美国人的另类历史,以此颠覆、匡正和改写美国历 “”“ 史。他们笔下的历史再现既是其个人、族裔身份确认的必须,更是少数族裔逆写帝国、反抗美国内部 ” 殖民的一种政治策略。 []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历史;再现 再现历史一直是华裔美国文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检视华裔美国文学发展史不难发现, 无论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还是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去的新移民华人作家,无 The Woman Maxine Hong Kingston 不执著于对历史的书写。从汤亭亭()的《女勇士》( WarriorJoy ,1976China Men, 1980Amy Tan )、《中国佬》()、谭恩美()的《喜福会》( Luck ClubThe Kitchen God’s Wife ,1989 ,1991 )、《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 The Bone Setter’s Daughter ,2005 ()等作品所侧重的华裔个人和家族历史记忆,徐宗雄 The Home Base Shawn Wong, 1979 (Frank Chin) ()的《家乡》()、赵建秀的《唐老鸭》 Donald Duk ,1991 ()对华裔美国人族裔历史的钩沉和追寻,体现了不同代际、不同性别的 华裔美国作家群对于找回过去、再现历史的的高度关注。 而对历史的再现并不仅仅是华裔美国作家的创作特色,在美国生活的其他少数族裔, 诸如土著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拉丁裔美国人、以及华裔以外的其他亚裔美国人,也对个 1993 人、族裔及国家历史的书写孜孜以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 ·Toni Morrison 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她不仅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努力建 构其族裔的历史,而且在各种访谈中强调记忆过去、再现历史对于少数族裔的重要性:在《记 “ 忆场域》一文中,她说:我必须相信我自己的记忆,我也必须相信他者的记忆。因此记忆 2 ” 在我的写作中分量很重。,由此强调回忆与再现在少数族裔文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叙事文本为研究对象,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中剖析华裔美国作家 如何通过记忆、想象、梦境、灵视等方式再现华裔家族、族裔及民族、国家历史,探讨其再 现的原因和意义,以揭示再现历史与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追寻、族裔政治及生存策略之间的复 杂关系。 一、 从其源头开始,大多数的华裔美国文学文本都具有自传或者半自传的性质:第一个用 Yan Phou Lee, 1861-19381887 英文写作的华人李恩富()于年出版的《我在中国的孩童时

腾讯文库中文专业、英美文学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