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高三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

202L2022学年重庆市高三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 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202L2022 学年重庆市高三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 文试题 960.0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小题,共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描述的大同世界是个天下为公、 和谐有序、贤能当政、讲 信修睦、团结互爱、社会稳定的局面,这便是中华传统礼制追求的终极 目标。因此,礼义不仅表现为“进 退周旋,威仪抑抑”(《宋史•乐志》)外在形式,而且体现 为道德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完美。在我看来, 孔子是一位怀着建立一个大一统、和谐安宁社会的理 想主义思想家,他追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有道” 天下,实际便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在孔子 看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便要努力将人培养成有相当道德水 准、遵礼行礼的“君子”。古人强 调“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认为“德辉动于内”,礼才能使“动于外”, 即内心真诚,辉映出内 在的道德,才能生发出本真、雅致、规范的礼仪行为,显示出来的便是真正的礼义。 显然,先哲 把培育遵礼守道的理想人格、提升君子之道德境界作为毕生追求之目标,因为这是实现大同世 界之基础。如果转换成现代视角,那么我们就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培养道德人格,提升国人 道德境 界,从而讲信修睦、团结互爱,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稳定安宁。总之,中华传统礼制要 求秉持严肃恭敬 的人生态度,加强道德自律,培养道德情操,注重行为践履。 (摘编自当代文学《论中华礼制》) 材料二: 《礼记•祭统》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剔除其中封建质核,着眼于领导与下属共 同维护和 遵循礼的规范与准则,将“治人之道”(当然包含法律规范)与礼紧密联系在一起,以 达到上行下效之目 的,确实富于启示意义。《左传》强调:“君子之行也,度于礼。”这是从道 德的自觉来谈礼的。《国语 •楚语上》说:“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这是从礼之规定来谈提 升国人道德水准的。可见,中国古代 所谓的“礼”,在等级关系之下体现出的社会功效,力图制 定出一整套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人际行为准则 与道德规范。当然,时代变迁,传统礼制中强调的 封建等级制度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但传统礼制中所 倡导自觉遵礼循法这一原则,是完全可以 A. 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腾讯文库2021-2022学年重庆市高三二模(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