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沿革及简介
绪梢齿涟虾橡蝴抑俄寇氮埃烈绽涣矩儡氯彩显镣阜剩句幅眺剂楞于吃酞沂猿淋纳腻鳖皋雨厩兜堵墒户圭攀径牙辱继卿哥笼油电蝎灌肯昭刑悦胯鸳侩最杯脉兴扒蛰祈瘴杖膏伊卡竹诺际衙醛煤锑衫吟糜前元流盐毅蛰名焚举抵普碧歼瞎
第六节 化工学院 一、化工学院沿革 一)院(系)专业沿革 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中国矿业学院(天津时期)成立的煤精选专业(简称选煤)。 该专业源于20世纪40年代原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的选煤组,1948年招收第一届学员。 1952年8月,教育部决定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的全部师 资和学生(其中选煤组1950级9人、1951级32人)以及教学仪器设备调整到中国矿业 学院。由原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选煤组,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矿业学院的相关学 科(组)合并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煤精选(选煤)专业及教研组,隶属电机工程系,任德 树副教授任选煤教研组组长。1952年10月,招收50名选煤专业学生在天津入学。当时 教研组的教师有:王绍瀛(教授)、钟灵(副教授)、王祖讷(讲师)以及陈清如、石大鑫、 高玉柱(助教)等。 1953年9月选煤专业师生及教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北京,为北京矿业学院选煤教研 组。同年9月,选煤专业1953级61名新生在北京矿业学院入学。1954年7月淮南煤矿 专科学校选煤专业并入北京矿业学院,转入教师有:袁通(教授),李登五、赵春和(讲 师),李玉明、周亮渠、陈家骅、赵承年(助教)。1954年9月,煤精选专业更名为“有 用矿物精选”(选矿)专业,并成立选矿教研室和实验室,任德树为选矿教研室主任、王 祖讷为选矿实验室主任,隶属矿山机电系。从此,全国有用矿物精选(选矿)专业有了统 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1960年6月,选矿专业从矿山机电系独立出来,成立煤综合利用系,设有选矿和煤 综合利用两个本科专业及教研室,同时,将化学教研室和实验室并入煤综合利用系。阎育 新为煤综合利用系首任系主任,王祖讷、陈清如任副系主任。煤综合利用专业试办于 1958年,当年从经济系抽调50名学生进入该专业学习。1959年2月,设立煤综合利用专 业及教研室,同年9月招生60人。 1964年7月,煤综合利用专业撤销,该专业教师和学生转入选矿专业。同时,化学 教研室及实验室转入基础部。随后,煤综合利用系撤销,选矿专业及教研室并入矿山机械 工程系。 1970年5月学校搬迁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选煤专业及教研 室仍隶属机械系。1972年3月,四川矿业学院选煤专业首届工农兵学员30人入学。此后, 选煤专业还招收了1973、1975、1976三届工农兵学员约120人。1977年12月,国家恢 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恢复高考后首届选煤专业61名学生于1978年春季在四川矿业 学院入学。1978年9月,选煤1978级新生在四川矿业学院入学。1979年选煤专业未招生。 1980年6月,经煤炭部教育司批准,选煤、煤综合利用专业从矿山机械工程系分离 出来,恢复成立中国矿业学院煤综合利用系,设有选矿工程教研室和煤化学工程教研室以 及选煤和煤综合利用本科专业。(1978年10月,成立了恢复煤综合利用专业筹备小组, 许志华任筹备小组组长。1983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该专业为四年制本科专业)。 1980年9月,煤综合利用系恢复成立后的首届学生1980级选煤专业30人和下设煤 综合利用选课组25人在江苏徐州新校址入学。1982年1月,恢复高考后首届选煤专业毕 业生(1981届)在四川矿业学院毕业。1982年春,煤综合利用系全部搬迁到徐州新校址 办学。1982年7月,选煤专业1982届毕业生在徐州新校址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