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的观后感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   对于《黄金时代》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一张张彩墨风景的系列大海报吊足了各路文艺青年甚至各行业人士的胃口,不得不说宣发做得确实很成功,几次被动地宣传,也期待上映,首映前的几个月就看到

《黄金时代》的观后感 对于《黄金时代》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一张张彩墨风景的系列大 海报吊足了各路文艺青年甚至各行业人士的胃口,不得不说宣发做 得确实很成功,几次被动地宣传,也期待上映,首映前的几个月就 看到各种媒介上观影人群的重重期待,更有各种宣传片看到几处关 键情节镜头,把首映活动放在电影资料馆,却也说明了导演组和制 片组对影片市场的定位和期待走向,文艺试验片的市场获取在于相 当一部分的伪文艺青年和一些文学情怀的中青年,电影院里观影人 群也大多都在7080年代左右。从电影资料馆提前一星期就把所有海 报公开,置身其中当真有一种如同游走在那个激情时代,与左翼文 学为伍的真实感,一股振奋人心激情澎湃暗涌心头一定要看首映, 毕竟在电影资料馆里能够参加许鞍华拍摄的《黄金时代》首映也是 一种情怀。当最后买了影票看完三个小时的半演半叙确实像一台话 剧,也是一直在听着他们那一代文艺青年的唠叨日常,过高的期望 总是无法满足,更何况剧情真的繁复无章,说不清是编剧为尊重萧 红的灵动成心而为之,还是真的就没有能耐真正的架权。 院线电影只看一遍,三个小时认识萧红的一生,理解许鞍华的 想法,宏大的信息量令人有些负重和不耐烦。许鞍华终究也是位大 家,身为女性导演,她创作的女性题材总是细腻处有张扬,从“天 水围系列”一路到《得闲炒饭》和《桃姐》,她的镜头故事表达能 力为各类人肯定,片中的几处长镜头以及场景构图和设计都能带来 震撼和感触,感受到呼兰河的隐忍生机,萧红的苍白和坚韧,像一 篇叙事诗娓娓道来。但是萧红的一身经历复杂,看得出导演想尽可 能的把她的一生交代的全面,想要表达的内容多信息量太大,三个 小时也让人看得拥堵。导演有丰富的主客观表达意愿,但是克制之

腾讯文库《黄金时代》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