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图文讲解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

(完整word版)【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图文讲解 3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课《月是故乡明》图文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 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 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 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 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 季羡林 (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 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 翻译了大量作品。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 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 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 “朗润园四老"。 多音字: 斗:dǒu星斗 dòu斗争 燕:yān燕国 yàn燕子 近义词: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气派—-气势 盼望——期望 澄澈-—清澈 广阔——辽阔 平凡-—平常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容易——困难 澄澈-—浑浊 广阔——狭窄 平凡—-伟大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②陪衬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浩渺;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映衬。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腾讯文库【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图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