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海航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 上海航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260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1.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问题是 D.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参考答案: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B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4.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条件是 A.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B.“士”阶层壮大 D C.各国招揽人才 维新变法。康有为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 D.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变法的合理性,力图将西方政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便在策略上减少变法的阻力。实质上 参考答案: 反映了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性、妥协性,A不对,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与题干不 符;C是表面现象;因此选D。 A 2. 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井田制瓦解,封建私有制开始确立,建立在井 () 田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到破坏,社会出于大动荡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的局 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面。故选A。 B.这一事件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5.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A.民贵君轻 B.三纲五常 参考答案: C.天人感应 D D.和谐中庸 解析: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思想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 参考答案: 未因此在法国消失: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都说明了这一 B 问题。也可以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近代法国的历史实际,B项是以1794年“热月政变”为标志,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指的是三纲五常,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儒 项是1795年以来的法国督政府软弱无能(具体事件是1799年的“雾月政变”),ABC三项都可排 家的政治学说,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使儒学具有浓厚的神学性,故C项错误;和谐中庸涉及的是人 除。 际关系,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 思想的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3. [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 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 6.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