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陶渊明个性差异比较
屈原与陶渊明个性差异比较一个是百代爱国诗人之祖,一个是“千古隐逸诗人之宗”。在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眼中,他们是同样伟大的,因为在文学的花园里,他们各为中国文学种下了一朵奇葩,都为中国文学史添上了瑰
屈原与陶渊明个性差异比较 一个是百代爱国诗人之祖,一个是“千古隐逸诗人之宗”。在中 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眼中,他们是同样伟大的,因为在文学的花园 里,他们各为中国文学种下了一朵奇葩,都为中国文学史添上了瑰丽夺 目的一笔——楚辞和田园诗。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样出众的诗 才,一样高洁的品性,一样的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样伟大 和受后人推崇。然而,在政治抱负和人生态度上,他们却又有着截然不 同的个性表现。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说屈原的一生都 是在苦苦追求一种“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么陶渊明则更明显 地表现为“独善其身”。这一巨大反差,既是由他们本身的性格决定的, 同时又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而这种不同的人生观,又 反过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处事和情感表现。 张扬与内敛 在个性上,屈原是张扬而外显的,陶渊明则是淡泊而内敛的,屈原 的情感表现强烈激昂,陶渊明则平实淡然。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他们对自 己出身的态度上。屈原对自己的出身带有明显的自赞成分:“帝高阳之 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 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高贵的世系出身,美好的出生时 辰,同时还赞美自己“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字里行间无不 流露出骄傲和自豪之感,这与中国一贯推崇的谦虚是不符合的,故班固 谓之“露才扬已”。在这一点上,陶渊明的表现是截然相反的:“先生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 柳先生传》)平淡的近于自嘲的语气,不亢不卑,率性自然,既因为清 高,更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陶渊明的曾祖父、 祖父都做过大官,虽不能与当时的王、谢等士族相比,但显然要高于寒 门,陶渊明却只字不提。五柳先生无姓无字,既显示了陶渊明真正的隐 士品格,更表达了他对门阀特权和世俗虚荣的傲然鄙视。 屈原在读书与修身上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朝搴秕之木兰兮,夕揽 洲之宿莽”,都是为了实现替楚王“导夫先路”的政治理想。“博闻强 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何等张扬的个性、激昂的情感!陶渊明却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却“不求甚解”,而“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却何所知,称心 固为好。”(《饮酒》十一)没有丝毫的功利目的,也不想“不朽”, 只希冀“称心”。读陶诗,让人看到一颗既甚有节操,又毫无伪饰的赤 诚之心,甚至连些微的矜持也没有。 “大我”与“小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