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郑州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郑州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近代科学兴起以,人类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科学成果带来的 社会福祉。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 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如何让科学始终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是今天人 类亟须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科学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 训下,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包括政策环境、 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就会从人类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 科学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其本性是喜欢自由的研究氛围。由此,人们自然会认为,不应 该为科学研究附加任何约束,所有这些约束都是研究的障碍。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很有市场。 其实,这是一种短见。哲学家托德·莱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的焦虑,致使我们 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上帝、形式、道德法则。”也就是说,我们要设计出一 个远离我们的完美王国,去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现实。道理很简单,任何时代的人的认 知都具有时代局限性,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如果是好的倒也无妨;如果是恶的, 其影响就很难消除。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可能性不是小了,而是变大了。为此, 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 的危害。因此,对研究人员进行科技伦理的熏陶、规训,恰恰是引导他们追求善的有效手段, 是给他们竖立向善的路标,而非设置研究的障碍。 近代科学是西方的产物,对于中国人来讲,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我们没有与之

腾讯文库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